“主板坏了能修,财报坏了谁来赔?” 这句投资者的拷问,道出了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达华智能”)当前的窘境。7 月 28 日晚间,这家知名电视主板企业突发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消息一出,次日公司股价低开后迅速跌停,资本市场用激烈反应诉说着对这家企业的失望。作为曾经的行业龙头,达华智能近年来频繁暴露的财务合规问题,终于将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此次立案虽未披露具体细节,但回溯过往,达华智能的财务乱象早已埋下伏笔。2024 年 12 月,福建证监局就曾指出公司在 2021 年至 2023 年间存在四大违规问题:子公司福建福米科技与昆山之奇美签订的 7.95 亿元重大合同未披露,构成违规财务资助;福米科技向时任董事长转出 1.4 亿元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提前确认子公司处置收益,虚增 2023 年利润总额 6111.63 万元;在建工程会计核算错误导致 2022 年、2023 年财报数据失真,分别虚增利润 28.91 万元和 2929.37 万元。这些问题如同一个个定时炸弹,如今终于引爆了立案调查这一后果。
更令人咋舌的是,达华智能今年年初进行的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涉及 2021 年年报至 2024 年三季报的 12 份定期报告。其中,2021 年合并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调减 3.6 亿元,净利润调减 1342 万元,2024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更是由盈利转为亏损。12 份财报 “改到乱”,不仅让投资者对公司过往披露的信息产生严重怀疑,也让市场对其财务核算的严谨性打上了巨大的问号。要知道,财报是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窗口,如此频繁且大幅度的调整,无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近 8 亿元合同 “隐身” 事件,更是将公司内部控制的漏洞暴露无遗。2021 年 12 月,子公司福米科技与昆山之奇美签订的 7.95 亿元重大合同,构成违规财务资助,而达华智能既未履行审议程序,也未进行信息披露。一份涉及近 8 亿元的合同,竟然能在公司内部 “悄无声息” 地完成签订流程,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和管理水平的低下。此外,福米科技向时任董事长转出 1.4 亿元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进一步凸显了公司在关联交易管理上的混乱。
一系列问题的发酵,直接反映在公司的业绩和股价上。达华智能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亏损 4000 万元至 6000 万元,上年同期则为净盈利 5737.69 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 5500 万元至 7500 万元,亏损额度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业绩的下滑叠加此次立案调查,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充满担忧。
对于达华智能而言,此次被立案调查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要想走出困境,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公司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财务问题和内部控制缺陷,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整改,完善治理结构,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否则,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这家曾经的电视主板龙头很可能会逐渐失去立足之地。而对于整个市场来说,达华智能的案例也再次敲响了警钟:财务合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