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首次关停中国直营店:iPhone 真的 “遇冷” 了吗?

当苹果中国官网宣布大连百年城 Apple Store 将于 8 月 9 日关停,这则消息迅速在科技圈引发震动 —— 这是苹果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关闭直营门店。从 2015 年开业时的门庭若市,到如今因商场客流变化黯然离场,这家门店的命运似乎成了苹果在中国市场境遇的缩影。随着 iPhone 销量下滑、市场份额跌至第五,人们不禁要问:曾经风靡中国的 iPhone,真的卖不动了吗?

此次关店并非苹果在中国市场的 “收缩信号”。苹果官方解释,关闭大连门店是因购物中心内多家零售商撤离,导致客流环境变化,而员工将被妥善安置。与此同时,苹果宣布深圳前海壹方城直营店将于 8 月 16 日开业,这是深圳第三家门店,也是苹果在华布局的第 40 余家直营店。一关一开之间,显现出苹果对中国市场的策略调整 —— 从追求数量扩张转向优化门店布局,聚焦核心城市的消费潜力区域。这种 “动态平衡” 的做法,与 2020 年北京三里屯门店迁址升级如出一辙,更像是对零售网络的精细化运营。

但市场数据的确透露出 iPhone 的 “寒意”。Canalys 最新报告显示,苹果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跌至第五,而华为以 18% 的份额重回榜首,vivo、OPPO、小米紧随其后。苹果 2025 财年第二财季财报也显示,大中华区收入 160 亿美元,同比下滑 2%,成为少数收入下滑的区域市场。TechInsights 分析指出,中国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与补贴政策,是苹果业绩承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华为在高端市场强势回归,小米、vivo 等品牌在中高端价位持续发力,而 iPhone 的定价策略相对坚挺,在性价比之战中逐渐失去优势。

不过,将关店与 “iPhone 卖不动” 直接画等号,或许略显片面。苹果在中国的直营店网络仍在扩张,截至目前数量已超 40 家,且新店多布局在深圳、上海等消费能力强劲的城市。从产品层面看,iPhone 的高端市场根基仍在,Pro 系列依旧是不少用户的首选,只是整体市场份额被本土品牌分流。此外,苹果的服务业务、配件生态在中国市场仍保持增长,形成对硬件销售的补充。这次关店更像是零售策略的 “优化”,而非 “撤退”—— 通过关闭客流下滑的门店,将资源集中到更具潜力的区域,以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进入 “存量博弈” 阶段。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 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微降,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至 36 个月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苹果面临的挑战并非个例,而是全行业共同的难题。本土品牌凭借技术创新(如华为的 5G 回归、小米的折叠屏突破)和价格优势,不断挤压苹果的市场空间。iPhone 若想重拾增长,或许需要在定价策略、本土化功能、产品线丰富度等方面做出更多调整。

大连直营店的关停,是苹果在中国市场 “战略微调” 的一个注脚。它既反映出 iPhone 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体现了苹果对零售网络的精细化运营。虽然市场份额下滑、收入微降是不争的事实,但就此断言 “iPhone 卖不动了” 还为时尚早。在消费需求多元化的今天,苹果能否通过产品创新与策略调整重获青睐,仍需时间检验。而中国手机市场的格局,也将在这场 “巨头博弈” 中持续演变。

苹果首次在中国关停大连百年城直营店,同时宣布深圳新店开业,体现其对零售网络的优化。市场数据显示,iPhone 在中国市场份额跌至第五,大中华区收入下滑,面临本土品牌竞争与补贴政策的压力。但关店是策略调整而非收缩,iPhone 在高端市场仍有根基。总体而言,iPhone 面临挑战,但不能简单说 “卖不动了”,其未来表现取决于产品与策略调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