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每个孩子的未来,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教育领域激起层层涟漪。

免费学前教育,承载着国家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也彰显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坚定决心。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洪秀敏表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积极回应民生关切、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美好期盼的积极回应。
根据意见,免保育教育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执行。值得注意的是,民办幼儿园也能享受“同等”减免水平。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高出免除水平的部分,幼儿园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在园儿童家庭收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高丙成认为,这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降低相关家庭的学前教育支出,减轻家庭育儿成本。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资金保障是关键。意见明确,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免保育教育费在园儿童人数、所在地保育教育费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情况补助幼儿园。高丙成表示,学前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意见要求地方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日常监控,强化资金保障和使用管理,及时足额拨付资金,这有助于推动政策更好落地。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对于家庭而言,减轻了经济负担,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于社会来说,有助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对于学前教育事业而言,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投入到这一领域,推动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然而,政策的推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稳步前行。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也强调,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步有序推进。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问题,如资金分配的合理性、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等,需要政府、社会和幼儿园各方共同努力,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免费学前教育今年秋季学期起逐步推进,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民生工程。它以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也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我们期待这一政策能够落地生根,让更多家庭受益,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