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停了就安全了?这些隐藏的 “杀手” 不得不防!

当瓢泼大雨渐渐停歇,天空露出久违的亮色,不少人长舒一口气,以为危险已然过去。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暴雨过后,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同潜伏的 “杀手”,随时可能发起突袭。这些次生灾害往往具有滞后性,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甚至可能超过暴雨本身。因此,了解它们的 “脾性”,掌握避险技巧,至关重要。

崩塌:陡坡悬崖边的 “突然袭击”

崩塌常发生在陡坡、悬崖等地形复杂的区域。在它发生之前,其实会发出一些 “信号”:山体顶部会持续出现石块掉落、泥土坠落的现象,坡面可能会新出现破裂变形,或是有小面积的土石剥落,有时还能听到岩石之间相互撕裂、摩擦的声响,就像大地在发出 “警告”。

暴雨过后,土壤被雨水浸透,山体的稳定性大大降低,此时千万不要在山谷陡崖、有危岩突出的地方停留。一旦崩塌发生,如果身处崩塌底部,要立刻向两侧快速逃生;若处于崩塌体顶部,则应向崩塌体的后方或两侧撤离,切勿贪恋财物,耽误逃生时间。

滑坡:山坡上的 “悄然移动”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顺着斜坡向下整体滑动的现象,它的 “前奏” 更为明显。一看山体,滑坡前缘的土地若突然强烈鼓裂、出现局部滑塌,或是有规律的裂缝,都可能是滑坡的前兆。二看河水,原本没有泉水的山坡脚下突然冒出泉水,且水流不断,需提高警惕。三看建筑物,电线杆、烟囱、高塔、房屋等出现歪斜,道路、水渠发生变形,这些异常都可能预示着滑坡即将发生。

当发现这些迹象时,要第一时间远离危险地带。若不幸遭遇山坡滑动,要迅速向两侧逃离。如果实在无法逃离,应选择在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切记不要向滑坡体的上方或下方奔跑,那样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泥石流:山沟里的 “汹涌巨兽”

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沟谷地带,暴雨冲刷山体后,大量泥沙、石块与水流混合,形成一股携带巨大能量的洪流,如同 “汹涌巨兽” 般摧毁一切。它发生前也有征兆:山谷深处可能突然变得昏暗,同时伴有巨大的轰鸣声或强烈的震动感,原本正常流淌的河流可能突然断流,或是水势毫无征兆地急剧加大。

一旦遭遇泥石流,要立刻向山沟两侧的山坡上或河岸高处奔跑,绝不能顺着山沟方向逃跑。不要以为躲在树上或建筑物里就安全,这些地方在泥石流的强大冲击力下很容易被冲毁。此外,陡峭的山坡下和低洼的谷地也不能停留,这些都是泥石流容易肆虐的区域。

暴雨过后,地质灾害的风险并未随之消散。身处地质灾害多发区的人们,要时刻关注当地的预警信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保持高度警惕,远离危险区域。牢记这些避险知识,在关键时刻能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让我们在面对自然的挑战时,多一分从容,少一分危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