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水果异军突起,你准备好尝鲜了吗?

在追求个性与健康的消费浪潮下,水果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悄然变革。曾经只在特定地域或小众圈子里为人所知的水果,如今正大步迈入大众视野,成为市场新宠。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等一众小众水果,不仅在线下超市的货架上崭露头角,更在各大线上购物平台掀起购买热潮,让消费者们的水果篮变得愈发丰富多彩。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优稀水果研究室主任陆育生指出,黄皮作为热带亚热带常绿特色水果,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其果实风味别致,酸甜滋味恰到好处,且营养丰富,无论是鲜食,还是加工成果脯、果酱、果汁,都备受青睐。近两年,随着黄皮仙露、黄皮奶茶等茶饮产品风靡,黄皮的知名度呈指数级增长。而且,黄皮还具有消食理气的功效,在两广地区素有 “正气果” 之称。现代技术更是从黄皮中提取出多种功能活性成分,让其健康价值得到进一步认可。

然而,黄皮虽好,却未能如苹果、香蕉那般成为大众日常水果。究其原因,种植地域受限和产业发展滞后是关键。黄皮原产中国华南地区,有着 1500 多年栽培历史,但因其不耐寒,商业规模化栽培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地。过去,黄皮多以屋前房后零星种植为主,产业发展缓慢。尽管近年来作为优稀树种受到果农关注,栽培面积有所扩大,像广东郁南县更是将其打造成特色支柱产业,建设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但整体产业发展仍远不及其他特色水果,市场供给总量有限。

为改变这一现状,技术专家们积极行动,一方面致力于品种改良,选育更优良的品种;另一方面大力研发高效栽培技术,并对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助力提高产量和果品品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随着黄皮知名度上升、销量增加,果农收入显著提高。以郁南县无核黄皮为例,近几年收购价格翻倍,吸引众多原本犹豫的果农纷纷投身种植行列。可以预见,假以时日,黄皮有望从小众走向大众。

在销售端,电商与冷链物流的发展为小众水果打开了新销路。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果农方方对此感受颇深,他的四十几亩黄皮果园年产量达 12 万斤。以往依赖线下水果批发市场,收入欠佳。如今借助电商平台,以每斤 20 元左右的价格售卖,日均销量可达 3000 斤至 5000 斤。线上销售的成功,离不开发达的快递物流。黄皮果皮薄、保鲜期短、不耐运输,超过 48 小时口感便大打折扣。但冷链物流的普及,让运输难题迎刃而解,不少地方甚至能实现当日送达,保障了黄皮口感,且快递费用也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线上消费者中,既有被社交媒体 “种草”、好奇鲜果味道的北方顾客,也有身处外地、怀念家乡味道的两广游子。优质的果品是吸引回头客的关键。

作为销售渠道的重要一环,盒马的热带水果采购人员俞斌分享了小众水果的选品策略。为丰富商品品类,盒马线上线下常上架小众水果。选品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紧跟热门品类,如黄皮茶饮走红后,盒马迅速开发黄皮鲜果销售,从产地筛选采购基地,研发保鲜技术缩短物流链路,确保果品新鲜度后推向市场;二是在常规大品类基地走访时挖掘小众单品,泰国龙宫果便是典型。盒马在泰国采购榴莲、山竹时,发现当地榴莲果园混种的龙宫果口感独特,类似荔枝与龙眼混合,且国内少见。经研究,盒马与航空公司合作开通水果包机,实现龙宫果从泰国产地直飞国内,成功将其推广。如今,泰国龙宫果已在盒马销售 3 年,旺季供不应求。在决定是否引进小众水果时,盒马首要考量消费者兴趣,再评估供应链能否满足需求,包括水果产量稳定性、运输后的口感保持以及不同城市消费者偏好差异等。

所谓小众水果,只是当前消费者认知度较低、供应链尚不完善。但随着种植技术进步、运输条件改善以及消费者喜好变化,小众水果的市场地位也在不断改变。无论是种植户、销售商还是技术专家,都在积极推动小众水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这场水果市场的新变革,你准备好参与了吗?下次走进超市或打开购物软件,不妨尝试一下那些新奇小众水果,说不定会发现新的美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