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贴息” 政策:为消费与经营注入 “强心针”

在繁华都市的商场中,市民小李正犹豫是否要贷款购买一台心仪已久的智能家电。此时,一则消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的消费决策之路 ——8 月 12 日,备受瞩目的个人消费贷贴息、服务业经营贷贴息这两项被称为金融领域 “国补” 的 “双贴息” 政策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这一政策的出台,瞬间在市场中激起千层浪,为众多像小李一样的消费者和广大服务业经营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精准地落在了百姓日常消费与重点领域消费的 “田间地头”。与以往商家推出的分期支付利息打折或免息有着本质区别,此次是国家层面为刺激居民消费、支持居民消费的重磅举措。从覆盖范围来看,它突破了商家促销仅针对高利润商品的局限,将养老、托育等关乎民生的服务也纳入其中,让更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得以享受国家优惠。在贴息标准上,对于单笔 5 万元以下的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每人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 1000 元贴息;单笔 5 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消费,以 5 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 3000 元贴息。并且,此项政策对贷款经办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用数字技术精准画像客户,严格审核资金去向,确保贷款真正用于个人消费。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同样给力,它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 8 类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这些经营主体大多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此次政策为他们送来了 “真金白银”,贴息比例为 1 个百分点,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 100 万元,单户最高贴息 1 万元。这不仅能有效降低贷款成本,还能助力企业升级消费场景、提升服务品质。以街角的一家小餐馆为例,获得贴息贷款后,老板可以更新厨房设备、重新装修店面,吸引更多顾客,进而增加收入,扩大经营规模。

从宏观层面来看,“双贴息” 政策从消费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合力。在需求端,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降低,消费意愿被极大激发,有了更多底气去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在供给端,服务业经营主体获得低成本融资支持,得以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此一来,便构建起了 “居民愿意消费→服务业经营主体增收→经营主体扩大投资、稳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消费能力提升” 的良性循环。

此次 “双贴息” 政策的出台,是财政与金融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它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激发消费市场潜力,提升市场活力。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在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十一” 黄金周等传统消费旺季,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让广大消费者和服务业经营主体切实受益,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您推荐